2024年8月4日星期日

激進的投資策略篇


巴菲特超長期投資法不適合馬股


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馬來西亞股市(馬股)有一個劣勢,那就是個股的成長期通常不夠長,市場較容易飽和。因此,不太適合像巴菲特在美股那樣,進行超長期持有並依然獲得高成長。在馬股,大概率難以達到這一目標。除非你滿足於每年平均約10%(股價增長+股息)的回報。那你大可以超長期抱大馬藍籌股。

極端例子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想獲得非比尋常的高回報,就不應該超長期持有個股,而應該懂得何時賣出。為了做到這一點,你需要為自己設置一個標準。我個人的策略是採用相對的概念——相對於美股來進行對比,和加上觀察馬股翻倍的頻率來設限。
怎麽對比呢?就以近期大熱的美股Nvidia為例,半年內漲幅超過200%。與之對比,馬股中類似的概念股YTL Power在相同期間內漲幅約150%。即使是在這種直接相關聯的情況下,馬股的漲幅仍低於Nvidia 大約25%。而且這種機會在大馬十分罕見,通常可遇不可求。

合理的預期

那麼,馬股中的成長股應該在多長時間內達到何種漲幅才算高回報呢?我個人認為,三年內股價翻倍已經是一個很好的回報。三年翻倍相當於年化回報率26%,這已經相當高了。除了像YTL Power這樣的極端例子外,有經驗的馬股投資者都會認同,三年內找到翻倍的股票並不容易。

翻倍之後,股價回調數年無法恢復的情況比比皆是。因此,當股價翻倍後,如果認為該股仍有潛力,可以考慮賣出一半,持有剩下的股票作爲零成本持倉,繼續激進投資。或者轉投穩定的股息股或REITs(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作為保本方式。

底線

最後,我建議在基本面較強的公司上採取這種策略。這樣即使因為貪心錯過了最佳套利時機,或者公司表現不及預期,由於基本面良好,該公司仍有較大概率再次翻倍。即使錯過了3年,再等個3年,共6年,年化回報率仍可達到12%。最糟的情況下,也不過變成超長期持有,還能獲取約10%的年回報作為底線。然而,持有期間如果公司出現問題,還是要果斷賣出。
以上純屬比較個人投資策略供大家參考,並不適用於每個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