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個短視頻,一個小女孩說了一句話,簡直像把刀插進很多大人的心裡:
![]() |
AI生成圖 |
「你可以窮,但你不能很忙。你可以忙,但不可以窮。可你怎麼又窮又忙?到底怎麼回事?」
結果下面的留言區炸開了。很多人立刻對號入座,有的還很 take it personally——比如有人留言說:「等你長大就知道了。」 或者 「小孩不懂事,哪裡能體會大人的辛苦。」
我看著這些回覆,真的只能扶額嘆氣。因為這正是最典型的現象:大部分人選擇了否認,選擇了合理化,卻很少有人願意停下來檢討自己。
可是,這句話真的很對啊。
想一想:如果你忙得跟條狗一樣,卻還是賺不到錢,那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目前的「忙」就是上限了。你每天把時間都填滿了,腦袋也被填滿了,哪裡還有空間去思考怎麼突破?怎麼學習?怎麼提升自己的能力?
這就像你每天拼命划船,但方向錯了,你再怎麼賣力,也只會離目的地越來越遠。
有人可能會說:「你單身嘛,你才講這些大道理容易。」
呵呵,我還是那句老話——我之前文章裏面説過的一句話:「這不是藉口,那什麼才是藉口?」
其實,真正限制一個人的,往往不是外部環境,而是那種「很會找理由的想法」。你覺得自己沒得選,所以就不選;你覺得自己改變不了,所以就不改變。久而久之,就把「窮」和「忙」都變成了理所當然。
說白了,窮不丟臉,忙也不丟臉,但又窮又忙還自我感動,那才是真的悲哀。
我認識一些朋友,確實工資不高,但人家下班後在學新東西,或者在副業上默默打磨。我自己也是如此,下班後不在像以前學生時代一樣,玩游戲娛樂,而是閲讀,研究投資等,這種「忙」是真忙——但也是一種「投資」式的忙。
而更多人呢?每天抱怨上班累、老闆壓榨,回到家就葛優躺,打開短視頻無限循環,然後再喊一句「哎呀,時間過得真快,不夠用,人生就這樣吧」。
這就是差別。
你看,那個小女孩一句話,已經戳穿了很多人一輩子的迷思。只是大部分人選擇生氣,而不是選擇思考。所以,我真心覺得這段話很有意思。它不是雞湯,而是赤裸裸的現實提醒。
人生可以選擇窮,但你不能選擇又窮又忙。因為那意味著,你不只沒有錢,還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時間——也搭進去了。
時間是最殘酷的東西,你花在哪裡,就決定了十年後你在哪裡。
所以,別再對號入座然後惱羞成怒了。不如先問問自己:你是真的「忙」,還是只是在「假裝很忙」,然後自己還不知道?
喜歡我粗淺内容的朋友可以訂閲,按下方"隨緣捐款"請我喝杯咖啡支持一下我喲~ 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