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1日星期一

生意與投資的共同原則:賺錢不是目標,而是結果

AI生成圖


在做生意的世界裡,很多人第一個目標就是——怎麼快點賺錢。投資世界也是一樣,不少人盯著股價每天漲跌,急著想抓短線機會。

但無論是生意還是投資,如果你的全部動力只是「快賺」,往往走不遠

我一直相信,錢應該是「副產品」——當你把事情做好,為顧客、為社會帶來價值後,它自然會找上門。生意的成功不是因為你想賺錢,而是因為你先提供了價值;投資的回報,也不是因為你猜對了明天的走勢,而是因為你看上一家好公司,願意出資支持他,並陪它一起成長。

最近,我看到一個真實的故事,就完美地詮釋了這個道理。

就是一家由一對年輕情侶開的甜品小店,算是斜槓副業,各自還有自己的正職。一開始,他們很真誠地做著自己的甜點,賣得精緻、用料講究。但隨著時間過去,我不確定是因為累了,還是單純想賺更多——價格越賣越高,甚至部分產品比有名的糕點店還貴。

不是不能漲價,但你有確保品質跟著提升嗎?事實上並沒有,甚至出錯的機率還高了。一次失手,哪怕你事後賠償,顧客心裡的印象已經回不去了。換作是你,還會再買嗎?

我理解那種「嚐到甜頭」的感覺,知道自己做的甜點能賺錢,自然想往上走。

但要賺更多,理論上有兩條路(Quantity & Quality):

  1. 請人幫忙,以不失目前水平的情況下擴張規模,多賣,多賺(Quantity)。

  2. 提升手藝,做出更高價值、更高毛利的產品 (Quality)。

可惜,他們選的不是這兩條路,而是想走捷徑——直接漲價。可能是覺得自己的產品已經不錯,大眾也很喜歡,所以就理直氣壯地大幅調價。

這也是許多生意走下坡的罪魁禍首。即使不漲價,很多都跑偷工減料路綫來賺更多,你應該見過吧——路邊麵攤越賣越小碗、對面西餐店牛排越賣越薄,最後味道和初衷都變了。

當然,如果是因為食材價格上漲而調價,那屬於正常情況,這裡不算在內。但你總不能比更高檔的店還貴吧?除非你有充分的理由,而現實中,大多數人漲價的理由,其實更像是為自己找的「歪理」。

為什麼會這樣?

我歸納出一個結論:因為很多人做的,其實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而是純粹為了錢。當錢成了唯一的目標,你就會不自覺開始偷工減料、犧牲品質、隨便起價,最後失去了顧客,也失去了當初的熱情。

其實,這跟投資一模一樣。

價值投資的本質,不是每天盯著股價漲跌,也不是急著追短線收益,而是先選對標的、做好研究、長期持有,這種持有也像是對公司的支持,讓企業的成長自然反映在股價上。那麽股價的上升,就是那個「副產品」。 如果只盯著短期賺快錢,就像那對情侶的甜品店一樣,可能賺到一時,卻賠掉了長遠的機會。

所以啊,無論是做生意還是投資,別讓「賺錢」擺在第一位。錢應該是做好事情後的副產品,而不是你唯一追逐的東西。

畢竟,只有當你真的喜歡並且用心去做一件事,回報才會自然而然地找上門——不管那是顧客的信任,還是股票的回報。


喜歡我粗淺内容的朋友可以訂閲,按下方"隨緣捐款"請我喝杯咖啡支持一下我喲~ 謝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