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I生成圖 |
貿易大戰,股市動蕩,升爲投資的你,近來還好嗎?
鍵盤俠亂場
最近的關稅戰不只引發市場大跌,還引起了各路網絡“高手”出來開講,儼然變成輿論戰場。這些評論是真是假?其實沒人知道,所以我覺得拿來當作娛樂看看也未嘗不可。
有些評論讀了感覺非常可愛,就比如:你說特朗普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聽起來像是在暗示你自己看得比他還清楚。但如果你真有那麼厲害,那你怎麼還是個默默無名、績效平平的散戶?
同樣的戲碼也在針對中國反擊的評論中上演。有些人講得頭頭是道,好像自己是坐在談判桌旁一樣。但說到底,國家領袖手上的資訊、背後的團隊、整體局勢的掌握,絕對比我們這些待在農村、滑手機看新聞的人要多太多。與其高談闊論,不如關心自己的事業,不更實在嗎?
這令我非常認同投資傳奇彼得林奇的一句名言:「如果你花13分鐘在宏觀經濟上,那你大概浪費了10分鐘。」
真正的高手
真正的高手還是屬於巴菲特,在這種時候選擇不對市場發表太多評論,這才是高手的風範。反觀網路上,有些人開始神化他,把他多年來持有現金、早年佈局日本市場的操作,硬說成他早就預測這一切?我只能說一句:別傻了好嗎。
我更欣賞的,是他始終如一的投資原則:「好資產便宜買」。而媒體就喜歡把他神話,複雜化他所有的投資策略。巴菲特再次證明:用最簡單的原則、最無聊的投資方式,依然能成為現在唯一在富豪榜上身價上漲的那一位!
大跌背景下,我的實戰操作
說了這麼多,我還是回到上週自己的操作,分享一下我怎麼應對這波市場大跌。
老實說,我一直覺得自己還在資金累積期,要像巴菲特那樣坐擁現金、幾年不動手?真的很難辦到。每次看到 guru 說要「留現金子彈等機會」,我都忍不住想問:你真的有辦法做到嗎?尤其是我們這種收到薪水就規劃拿去存股的小資族?
直到上週,説來也像是靈感一閃,我開始思考是否該來點不一樣的操作:把跌幅不深、短期看不到成長空間的股票賣掉,換進一些目前價格誘人的好公司?因此才有了這次不同與往常的舉動。
於是就在上週三(9號),我把我所剩無幾的工業材料製造板塊的公司,在小幅虧損10-15%的情況下平倉,同一天轉到我認為跌出價值的科技股身上。
這次調整的背後邏輯如下:
1。這個工業材料製造公司跌的不深,一直不被市場看好,之前買也是因為覺得他便宜,我認爲很大機率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不被看好。
2。公司部分產線設於越南,是目前東南亞被徵收高關稅的國家。我想就算東南亞談判成功減低關稅,也難擋中國企業後續的競爭壓力。
3。依然看好科技長期發展(包括馬股),而眼下不少好公司已跌回幾年前的價格,十分誘人。
結果這一調整,正好搭上科技股的強勁反彈,幾天內這筆資金就帶來了15-25%的回報,也讓我整體馬股組合的虧損減少了整整一半!
對未來的思考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測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