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長期投資者的大熊市SOP



每當市場陷入深度回調、大盤一片慘綠時,身為長期投資者,該怎麼辦?是逃跑?還是加碼?還是乾脆裝死?

別急,我幫你整理了一份【大熊市生存SOP】,按照從「最優」到「最保守」的策略排序,看你目前屬於哪一種操作類型,也幫你思考一下:下一步該怎麼走?


1. 分批加碼買入好公司(高手型)

好處
這類人,往往已經觀察好目標公司很久了,等的就是「便宜大拍賣」的這一天。當市場恐慌時,他們慢慢加碼,累積籌碼,為未來的反彈做好準備。能買在相對低點,平均成本下降,未來回升時自然收穫滿滿。

壞處
說得容易,做得難。這需要前期留有足夠的現金,還要抵得住市場上的「血流成河」情緒,普通人往往早已在前一波下跌中資金耗盡,或者不敢出手。

👉 適合對象:資金控管良好、有信心分析公司價值的人。


2. 調整倉位,把比較沒潛力的換成潛力股(進階型)

好處
這種做法像是股市裡的「斷捨離」。把自己看不太上眼、或者基本面惡化的股票賣掉,把資金集中轉向更具成長潛力的公司。當市場回暖,好的公司往往反彈更快、更強,有機會扭虧為盈。

壞處
風險也很高,因為這需要對公司有極強的判斷力。買錯、賣錯,兩頭落空,很可能反而放大損失。特別在情緒低迷時,人容易衝動,判斷容易失準。

👉 適合對象:有中高分析能力、對公司基本面了解深入的投資者。


3. 什麼都不做,繼續持有(耐心型)

好處
這是最「被動」但其實也是最常見的做法。當看不懂,也沒什麼動作空間的時候,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啥都不做」。對於那些已經選對公司、持股體質良好的人來說,這個策略雖慢,但也穩。

壞處
考驗的是心理素質。每天打開股票App,看到自己的持股一路向下,心裡還得告訴自己:「這是正常的波動」。很多人撐著撐著就受不了了,中途砍在低點。真正的風險來自「看不下去」而動手。

👉 適合對象:相信長期投資價值、能忍受波動的人。


每一種策略沒有絕對對錯,最重要的是配合自己的資金狀況、心理承受力,以及對公司的了解程度來做決定。唯一最錯的就是因為恐慌賣出股票!


大熊市雖然可怕,但也是長期投資者最好修煉自己的時刻。
能夠冷靜思考、理性操作,就已經比大多數人領先一步了。

喜歡我粗淺内容的朋友可以訂閲,按下方"隨緣捐款"請我喝杯咖啡支持一下我喲~ 謝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