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聆聽了 Ron Baron 和 Elon Musk 的訪談,其中有一段對話讓我印象特別深。
Ron Baron 問他:為什麼那麼多科技公司,尤其是Ford和其他中國的車企,明明也有資金、人才、規模、可以抄襲,卻始終追不上特斯拉(鏈接)?
十倍比兩倍容易
Elon 的回答其實很直接——因為大多數公司的 CEO,只敢追求「漸進式成長」。
一年進步 10–15% 很安全,不會惹麻煩;但要追求「翻倍式」的革命進展?那等於把整個職涯放上賭桌。萬一失敗,董事會第一個要你收拾桌上的照片框。
這個答案也剛好呼應《10x is Easier than 2x》裡的核心觀念:
當你的目標太小,你就會被細碎的事情拖累;但當你把目標拉到十倍,你反而只能專注在真正關鍵的突破上。
為了那 10% 的改善,你可以從各種地方撿效率。比如,叫員工午休關燈、壓縮一點成本、流程優化一點點。這些事情不是沒用,但對長期競爭力來說,它們根本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然而真正的「翻倍式成長」呢?
你根本沒空管那些細節了,你只能把所有心力投入到革命性的產品、顛覆性的技術。這種事情,是要押身家、押公司未來的。
大多數 CEO 沒這個自由,也沒有這個能耐
大多數的CEO自由被制度綁住了,而且能力與格局也跟不上。要他們承擔那種「做不好就沒飯碗」的風險,本來就不現實。基金經理也是一樣道理,明明知道長期最好,但公司就是要你每一季交成績。而且,要創造革命性的成長,除了膽量,你還得有 Elon Musk 那種「第一性原理」的思維。說起來很簡單,但不是每個 CEO 都具備。甚至我覺得,在科技圈真正能做到第一性原理的人,都必須對科學、物理有非常深厚的理解,這不是半路學幾個框架就能做到的。
那 Elon Musk 為什麼能無視短期?
我覺得這也是他備受爭議的原因之一。市場常說他「畫大餅」,因為他提出的目標常常要等好幾年才會實現,而且還經常延後。
但問題是——只要他真的做到一次,股價就不是漲 10%,而是翻倍的那種。
這也說明了特斯拉股價為何那麼劇烈、那麼極端,從第一個季度實現電動車盈利,到後來那段十倍成長,如今回頭看,都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
而那些突破,從來不是靠關燈節能,也不是靠小修補完成的。真正推動特斯拉向前的,是願意押上全部、瞄準十倍目標的那種思維。
喜歡我粗淺内容的朋友可以訂閲,按下方"隨緣捐款"請我喝杯咖啡支持一下我喲~ 謝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