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圖片來源 |
AI AI AI,各國的科技大佬輪番登場,一場又一場關於 AGI(通用人工智慧)的討論不斷湧現。最近 youtube 演算也一直推一堆有趣的訪談給我。有時我只是隨便點開看看,但有些訪談我真的聽了好幾個小時。從那些對話裡,你會感受到一種共識——AI 不再是「未來」的話題,而是正在改變世界的現實。
說 AGI (通用人工智能的)已是肯定即將來臨的消息已經一堆,而且最近連投行都已經確認,特斯拉自動駕駛這項 AI 應用,基本問題已經被解決(新聞鏈接),馬斯克在這次的季度報告說自動駕駛可行所以決定大量擴展自己的生產綫。
回想幾年前我們還在懷疑這是不是一場短暫的熱潮,如今再回頭看,只能感慨時代變化之快。
限制 AI 發展的,不再是晶片
現在 AI 的瓶頸已經從「晶片不夠」轉移到了「能源不夠」。以前 Nvidia 是主角,現在 AMD、Qualcomm、甚至更多新創公司都在推出自家的 AI 晶片。硬體的進步越來越快,反而是電力、能源的需求成了新的稀缺資源。
而能源雖然有很多種:汽油,核能,各種再生能源都應該全是都不可或缺的,畢竟現在巨頭們是有多少要多少的情況。說白了,未來誰能提供穩定的能源、算力基礎設施,誰就能分一杯 AI 大潮的羹。
財富升級的時代
我真心相信,這是我們這一代難得的「財富重組期」。很多人都在講「AI 是機會」,但關鍵問題不是「哪支股票會漲」,而是「你有沒有做好長期準備」。
我的看法很簡單:
👉 做功課。
👉 小分散投資(3–5 家相關公司或資產)。
👉 長期持有。
👉 不要輕易賣出。
如果你只是賺幾個百分比,甚至幾倍而已就走,那這波財富升級根本不會輪到你,因爲我覺得應該要瞄準十幾倍以上才能稱得上革命。
你該問的,不是「買哪支」,而是「怎麼撐得住」
我從沒看過一個整天怕跌、又愛 FOMO(錯過恐懼)亂進亂出的投資人能賺大錢。那樣做,最多只是賺點零用錢。原因很簡單,你不敢買多,你沒做功課買多幾家也是不敢持續買入,我認爲3-5家投資標的足夠,總不能全部看走眼吧?
哪怕只要1-2家乘搭到了此次AI革命,絕對10倍不知,就算是馬股也一樣,真的不要小看馬股,當年科技股也在手機,互聯網革命漲上十幾倍,只是需要幾年時間。
真正的挑戰不是選股,而是能不能撐過市場的起伏。問別人買什麼沒意義,因為別人給的答案你也很難真正長期拿著。而那份「拿得住」的信念,得從你自己的思考、你的動機裡來。
我的動機:不想平庸
老實說,我能堅持長期投資,是因為我不想一輩子平庸。我不想永遠為別人打工,也不想一輩子被限制在同一種生活方式裡。
因此,我可以做到比較極端,能在高風險的科技領域做到持續買進。因爲我知道如果失敗大不了繼續如普通人一樣早九晚五,但一旦成了那將是一個新世界,新生活等待著我。加上我並不信我能很多次成功,那麽我必須把握住這次我比較有把握的機會。
我不認為人生有太多次這樣的機會。既然這次我看得懂、也有信心,那我寧願全力一搏。這篇算是我給自己的記錄。五年後,我會再回來看看這段話。不管結果如何,至少我曾經相信、行動、並且參與這場時代的變革。
這篇我不會在媒體上分享,只想作為自己的感想記錄,也留給有緣的朋友閱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