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小林最新更新,關於關稅的課題(鏈接),一開始就覺得是個無聊的課題,但看完影片後,卻讓我對關稅這個東西產生了全新的思索。
影片一開始就像是給你泡了一杯歷史悠久的陳年老酒,先帶你了解關稅的基本概念和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趣聞,讀起來既有意思又引人入勝。正當我以為這趟知識之旅不過如此時,小林忽然拋出了一個小模型,這讓我眼睛一亮——原來這正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囚徒困境」(Prisoner Dilemma)。
囚徒困境
簡單介紹下囚徒困境是一個著名的博弈論例子,用來說明當兩個人(或團體)在缺乏溝通與信任的情況下,即使合作能讓雙方都受益,最終卻往往因為個人理性而選擇背叛,導致雙輸的結果。假設警方逮捕了兩位嫌疑犯,分別將他們關在不同的房間,並提出同樣的條件:
- 如果一方供出對方,而對方保持沉默,供出者將獲得赦免坐牢,而對方將面臨重罰20年。
- 如果兩人都保持沉默,兩人都只會受到輕微的懲罰,坐牢1年。
- 如果兩人都互相供出,則兩人都會面臨中等刑期,坐牢10年。
下圖就是小林的模型和原版囚徒困境的對比示意圖,小林模型圖裏的數字代表著各種選擇下的利益,數字越低代表損失越多,簡單來說,大家都不想跑到那個最糟糕的局面去,但縂有誘惑大家走向那個階段的情況。
囚徒困境 |
小林影片中的小模型 |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對對手,互相對峙時,如果大家都互不合作,結果就會是一場雙輸的悲劇;而若能攜手合作,才會達到雙贏的局面。但現實往往不是那麼理想,總有那麼一群人,喜歡偷偷摸摸地背後搞小動作,因為他們發現,當對方太乖巧時,叛變反而能撈到不少好處(代表圖中0 year不用坐牢,或者8分貿易利益)。
關稅政策亦是如此:提高關稅雖然可能犧牲消費者利益,但歷史多次證明,在適當時機下,雖然犧牲消費者,但它能大幅保護本國產業的發展。事實上,美國在長期推崇全球化之後,當面臨貿易逆差與其他大國經濟逐漸追上的情勢時,開始採取提高關稅的措施,進而開啟了逆全球化的序幕。
鷹鴿博弈
這一連串現象讓我聯想到達爾文進化博弈論中的「鷹鴿博弈」(Hawk-Dove Game)。這個模型假設在一個族群中,存在兩種基本策略:鷹派與鴿派。鴿派則是那群溫柔、愛和平、不喜歡打架的一方。而鷹派是比較强勢,遇到資源爭奪時從不猶豫進攻的一方。這時,兩個派之間,就會有三個階段(進化動態),來達到暫時的平衡:
進化動態與平衡
少數鷹派的優勢
在一個主要由鴿派組成的族群中,突然出現的少數鷹派個體,可以憑藉其激進策略從溫和的鴿派那裡輕易奪取資源,使得這些鷹派在生存和繁殖上佔有一定優勢,進而推動其比例逐步上升。成本與競爭的調節
當鷹派個體數量過多時,他們之間激烈的爭鬥也會急劇增加,導致高昂的傷害與能量損耗,這使得單一激進策略不再具備明顯優勢。相對地,鴿派則因避免直接對抗而能免於高成本的爭鬥,從而在一定比例下反而展現出競爭優勢。進化穩定策略(ESS)
最終,在不斷的策略互動中,族群會達到一個平衡狀態——進化穩定策略。在這種狀態下,鷹派與鴿派以特定比例共存,任何單一策略的個體若試圖改變行為,都難以獲得額外的生存優勢。這種平衡正是自然選擇促使各種行為策略相互調節、共同進化的生動例證。
全球經濟與關稅的對決
放眼全球經濟,我認爲,當前的情勢似乎正處在那個少數鷹派佔上風的時期。回顧歷史,第一波(1830-1930年)和第二波(1950年至近期)的全球化曾帶來過一陣溫柔的鴿派效應;但隨著大國間競爭加劇,尤其是當美國逐漸感受到其優勢被侵蝕之時,自2016年特朗普上任後,那股強硬的鷹派氣勢便開始大展拳腳,推動了一波逆全球化浪潮。使得我非常認同小林最後總結的觀點——「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合」用的非常貼切,這個去全球化浪潮應該還要走很長一段時間。
當然,我真心希望全球經濟不要滑向各國互採高關稅、敵對對立的局面,因為那將是經濟效率最低、最難以逆轉的階段。畢竟,就像一句老話所說:「一個人難成大事,唯有合作才能締造輝煌」。難道就像《三體》中人類攜手對抗外星人的情節一樣,若外星人永不現身,地球人是否也就永遠無法跨越國界、攜手合作呢?這不禁讓人深思。
喜歡我粗淺内容的話,可以訂閲,按下方"隨緣捐款"請我喝杯咖啡支持一下我喲~ 謝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