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連“便宜”的定義都在進化
不論是樓市、汽車還是股票,大家都在喊“這些東西不便宜了!”但真的是這樣嗎?畢竟,大多數投資者都是用內在價值來定義是便宜還是貴的。那麽,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走在前端的投資者看待内在價值的方式變了?因此導致估值都不再“便宜”,讓我們昔日輕鬆撿煙蒂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呢?
撿烟蒂式:過去的黃金法則
我們都知道世界沒有任何事物是永恆不變的,包括對價值的定義。最近我回顧了張磊的《價值》這本書,其中一篇的標題“便宜的公司已經消失”很有意思,引發了我的思考。
還記得那個“撿烟蒂”的年代嗎?“撿烟蒂”式投資其實是以注重業績,净資產規模,資本回報財務指標為價值,股價必須相對於這些指標來看便宜,才算是一筆值得投資的買賣。更直白的說,就是如果把公司的資產全賣了,還能剩下一筆可觀的現金回歸股東,那麼這樣的公司才算是有價值。
可是,話說回來,美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巴菲特的恩師格雷厄姆那一套“撿烟蒂”投資法已經漸漸失去了魅力。因爲這樣一個停留在實物資產價值,賬面價值等靜態的内在價值層面的投資法很難運用在如今的企業。企業和市場都一直在變化,你怎麽可能永遠以來靜態的指標來判斷投資對吧?
這樣說會不會感覺馬股不如美國70年代啊?好像就是如此,因爲馬股確實還存在以此舊的方式投資的機會。但我同樣發現一個弊端——非常多馬來西亞股民只停留在這個估值能力水平,特別是那些抱怨“為什麼業績好,股價卻跌”的投資者。他們過於執著於財務數據,卻忽略了市場對價值的重新定義。難怪他們在國際投資舞台上總是落後一步。
不要忘了,近些年大家應該都有發現,馬股某些領域的估值也變得不再“便宜”的問題。如果一直持續好多年,這可能意味著“撿烟蒂”式投資也會慢慢被馬股淘汰。我認爲是自然會發生的,畢竟,當市場上的投資者都會用這簡單的方式來找便宜貨時,真正的便宜貨就不再存在了。所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跳出這個舒適圈,找尋那些更“先進”的投資方式,畢竟,時代在變,煙蒂也得換個新包裝才行!
護城河式:新價值觀的崛起
回到正題,後來呢,幸好,後來菲利普·費雪(Philip Fisher)和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的出現,為價值投資帶來了新的定義——“護城河”式價值投資。巴菲特正是因為接受了這一理念,才投資了 See's Candies、Coca-Cola 等擁有強大競爭優勢的公司。
這種投資方法不僅僅關注財務數據,而是更深入地研究企業的質地、技術壁壘、壟斷特性、無形資產、管理層能力等因素。價值投資的定義從“便宜”變成了“優秀”。有句話說得好——有人因相信而看見,有人要看見才相信。前者適合“護城河”式投資,看重未來;後者慢半拍停留在“撿烟蒂”式思維,只看已經寫進歷史的財務報表來做決定。
“護城河”式價值投資非常適合美國當時,80年代的高度發展期。一個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總量都穩定成長的年代。而我認為,如今馬來西亞正站在高速發展的十字路口上,護城河式投資已成為投資者必備的進階技能。如果想更進步,那麽可以參考接下來難度比較高,比較進階的價值投資——創造價值式。
創造價值式:動態護城河
如今的企業競爭環境,比 80 年代要殘酷太多了。
“護城河”雖然強大,但在科技的飛速發展下,任何護城河都可能被顛覆。以往的技術壁壘、地理優勢,現在都可能因為科技的進步而變得不再重要。例如,過去地理位置對企業價值影響巨大,但如今電商與線上服務的崛起,已經讓地理因素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再來看看技術壁壘,最近的 DeepSeek AI 發展,讓我們見識到科技變革的速度比想象中更快。
你可能會説這些都只限於高科技領域,我想告訴你,不好意思,未來肯定會衍生到各行各業,因爲先進科技越來越便宜,將導致好的企業的進步不會是直綫性發展。可能現在高科技的發展速度就是未來各個行業普遍的發展速度,而到時位於前端的科技業會有更陡峭,如神一般的高速進步!
所以,當未來的變化比你適應的速度還快時,僅僅發現現有“護城河”已經不夠了,還要找到那些能夠不斷創造價值,或投資者參與其中幫忙創造價值的公司。這種投資思維,比護城河更進一步,它關注的是企業如何在動態環境中持續擴大自身優勢,甚至主動顛覆市場規則。
张磊明確地提出價值投資的的起點時發現價值,終點是創造價值。他做到了幫所投資的企業造價值。比如幫助百麗鞋業透過數位轉型、組織重組、業務拆分及品牌優化等多維度改造,其核心在於打造一個全新的價值體系。這一過程不僅解決了企業在轉型期間所面臨的結構性矛盾,更為未來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當然這不是一般投資人能做的。
作爲普通投資者,我們至少必須做到持續追蹤,管理層的動向,好的管理層應該是要不滿足于目前僅有的護城河的。不管護城河有多深,要確保他們還在計劃創創新,創造長期價值。這意味著看人,比看財務更重要,只要人選對了,風險自然就笑了,但這對投資者們的自身認知素養要求極高。
自我超越的能力才是價值
總結來說,當我們還在懷念那個可以輕鬆“撿煙蒂”的年代時,不妨打開腦洞,看看護城河怎麼蓋,甚至再進一步,看看誰能創造出全新的動態護城河。投資已不再僅僅是冷冰冰的財務數據,而是一門關於故事、創新和不斷自我超越的藝術。張磊在書中説得好:“世界上只有一條護城河,那就是企業家們的不斷創新,不斷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