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星期五

Nvidia 投資 Intel,UWC 爆漲能持續嗎?

圖片來源

UWC 續上個禮拜明顯復蘇業績(文章鏈接),昨晚又傳出利多:其客戶 Intel 與 Nvidia 有合作消息,今天股價再度暴漲!又是一回幸運女神的眷顧——我累積不到兩年的存股總報酬已超過 65%,而今年 4 月調倉的那一筆更驚人,回報來到約 150%!

還記得我最初寫關於 UWC 的文章嗎?當時 UWC 在季報首次提到他們看到 AI 帶來的需求正在快速成長,那還是在四月大跌前。我在文中問過一句話:

“是管理层牽强地鼓吹自己沾上 AI 来提振股价嗎?大家可以自行琢磨。” 

現在看來,答案似乎有了端倪。而且,我也慶幸自己沒有在之後的關稅恐慌中賣掉 UWC。今天的暴漲,很大一部分應該是市場把 Nvidia 與 Intel 的互動解讀成下游客戶需求增加的訊號——換句話說,投資者可能預期 UWC 未來會拿到更多訂單。


反派評論

不過一些平臺的留言區總有「反派評論」,我節錄幾種類型給大家看看——順便吐槽一番😆:

1. 完全搞不清狀況的:

“uwc kuat goreng, the factory in batu kawan so so only. but the boss fren alots, they keep goreng it.”


2. 聽消息但沒仔細分析的:

“很多人赶在8月关税前下订单,你该想想下个quarter还会有一样的业绩吗” 


 3. 玩短期 / 沒有好好分析所以沒把握而早套利的:

“PE100.. floating profit 23%。收工回家。”


4. 用過去的數據來衡量未來股價(最典型的錯誤):

“pe100 拿来套人最好,operating cash差,fcf也差”

“业绩接着保持一样,PE也差不多50多倍” 

“This stock is amazing, sales not very good, but share price sky rocket, very good” 

 

過去的數據能衡量未來嗎?

其中最想吐槽的就是最後一類——很多人把成長股當成銀行、REIT 或大藍籌在看:用穩定、靠過去業績與股息來估價的思維。賭定未來應該要和過去差不多業績,然後穩穩吃股息的方式看待成長股。。。這是根本不同的遊戲規則。

成長股之所以叫成長股,就是因為投資的重點在「未來」。不是看現在 PE 100、高不高,現在營收、現金流多不多,就決定要不要買。

無論你看的是 PE、PB、PS、EPS,甚至三大財報:Income Statement、Balance Sheet、Cash Flow Statement——它們都只是「過去的紀錄」,告訴你公司曾經表現如何,但不能保證未來業績會怎樣。

要看未來,你需要做的是:

1. 深入理解公司在做什麼、產品/服務如何被下游客戶(像 Intel、Nvidia 這類)採用;

2. 評估大環境與趨勢(AI、半導體設備等)給這家公司帶來的機會;

3. 觀察管理層是否有清楚的規劃與執行力;

4. 把你的認知、風險承受度與持股策略結合起來做判斷——而不是只看一個單一指標。


我自己在持有 UWC 的過程裡,不只看季報數字,還會關注客戶動向、訂單消息和整個產業的趨勢。這種「以未來為前提」的思路,讓我在股價波動時比較能淡定,也能在機會來臨時抓住回報。


到底怎麽把握未來?

當然,我不是在暗示股價還能漲多少,而是想提醒大家:很多人看成長股的角度其實並不理想。那些留言看看就好,當成飯後笑話也行。

但我覺得,比起隨口評論,更重要的是多讀書、多研究、多觀察,用時間和思考慢慢提升自己的眼界和判斷力。這樣下次遇到類似的機會,才能更有把握。


喜歡我粗淺内容的朋友可以訂閲,按下方"隨緣捐款"請我喝杯咖啡支持一下我喲~ 謝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